2023年1月12日下午,安徽省政协十叁届一次会议民革、教育界、港澳地区委员及台胞侨胞代表联组会议召开。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出席会议。安徽省政协十叁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会议主持人唐良智主持会议。省领导虞爱华、张韵声、费高云参加会议。
会上,民革界委员沉昕、孟枫平分别围绕高教强省建设和深化“一改两为”建言献策。
沉昕发言
民革安徽大学支部主委、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沉昕作题为《统筹推进高教强省建设,不断塑造安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发言。她在发言中说,中共十九大以来,安徽聚力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导向,推进全省高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衔接,高校在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但是,与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要求相比,安徽省高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亟待加强、贡献度仍需提升。
她建议,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叁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交叉点、结合部、重合区”的迭加优势,加快建设高教强省,不断塑造安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切实提升高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拓展优质资源,提升省属高校竞争优势。尽快启动安徽大学未来学院建设,力争到2028年,推动安徽大学进入全国前50强。做大做强师范院校,力争到2026年,把安徽师范大学打造成全国一流师范大学,在全国师范院校中跻身前五。推动一批学院更名大学和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升格职教本科。进一步布局高端平台,支持安徽省高校积极争取进入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向国家部委争取尽快立项安大“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对产业发展支撑能力。聚焦战兴产业发展需求,把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核心任务,加快布局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全面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跨界融合的高等教育生态。高质量实施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打造支撑服务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高峰学科群。重点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推动部分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支持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等省属高校优势学科冲击“双一流”。深化开放合作,感召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深化高校与国内一流大学特别是长叁角地区高校和学术机构合作,吸引长叁角地区高校来皖建立分支机构,支持高校联合创新教育实体平台,共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借鉴沪苏浙经验,完善高等教育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体系,继续引进一批院士、杰青、长江学者等顶尖人才到省属高校任职、挂职。完善高校岗位统筹管理机制,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亟需紧缺型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安徽省资金编制保障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到2027年省属普通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经费在全国前进至中等方阵。完善生均拨款政策,调整优化学科类别生均拨款系数,建立办学层次拨款系数。推动省属本科高校省市共建,支持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社会服务合作,用好政府专项债券,多渠道增加高等教育经费。优化高校编制管理和使用方式,用好高校编制周转池制度,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孟枫平发言
民革安徽农业大学总支主委、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孟枫平作题为《持续深化“一改两为”,让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更有感》的发言。她在发言中说,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以来,“一改两为”赢得了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掌声”和“喝彩声”。但也要清醒看到,有的部门和基层在落实“一改两为”大会精神上,和中共安徽省委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偏差,包括服务意识和创新理念有待增强,谋划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有待增强,在政策落实和工作推动上还没有“拉满弓”,为企服务的精度和温度有待提升。
她建议,工作理念再优化一点。从安徽到沪苏浙挂职锻炼干部的感悟来看,安徽省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服务发展的理念上,和中共安徽省委要求相比,与沪苏浙先进标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缩短与沪苏浙的发展差距,一要进一步引进沪苏浙的先进发展理念。着力学习沪苏浙的干部落实工作,没有办法可以想办法,没有方案可以出方案,善于开动脑筋,勇于打通堵点,把应该办而又“行不通”的工作变成“行得通”的理念担当。二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以相应工作机制、组织手段来鼓励和推动干部理念创新、举措创新,着力让善于“创”、敢于“闯”、理念先进的干部勇挑重担。谋划工作再超前一点。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就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作出部署,就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吹响号角。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必须超前谋划、抢占先机。现实表明,善于超前谋划、善于抢占先机的地方和部门,发展就会快一步、工作就会靓一点。一要谋划好发展环境。2022年2月,世界银行发布新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叠贰贰),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长叁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叁年行动方案》。安徽省要积极组织专业人士,加大研究力度,健全与叠贰贰对应的迎评工作机制,以超前体系化理念、意识和行动,提升安徽省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以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安徽。二要谋划好惠企政策。在制定惠企政策时要深入了解、征集公司实际困难和需求,提高惠企政策对公司发展的实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增加惠企政策的实施途径,变单一补贴为多元扶持,抓住公司落户、发展、做大做强、创新升级等关键节点,实施公司“全生命周期”服务。落实力度再加大一点。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一要为公司服务更快捷。提档升级各类智慧政务自助终端的智慧化水平,提升全天候“随时办”能力。学习借鉴沪苏浙先进做法,推广在开发园区以及软件园、创业园、孵化器等小微园区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通过“政务服务代办+自助”模式,实现“园里办”“就近办”。二要协同服务更高效。建立发改、经信、税务等部门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会商机制,专门针对重点公司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供水供电供气、能评安评环评、用地用工用钱等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现场会商、专题交办、清单闭环式跟踪销号,协同推进要素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为企服务再贴心一点。营商环境的优劣,公司最先感知;为企服务的实效,公司家最有发言权。一要打造公司专属“政策包”。充分运用智慧化手段,把各类惠企助企政策按照行业分类、市场主体范围、申报条件等进行标签化处理,根据公司类别,分类形成专属“政策包”,提升“免申即享”智能化水平。二要推动惠企政策精准滴灌。坚持普惠性与行业性相结合、及时性与长期性相结合、“外部输血”与“自身造血”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跨部门联动,精准开展惠享对象筛选。同时,瞄准公司发展中存在的成本、融资、要素、市场和服务等痛点堵点,梳理出问题清单,推动共性问题统一化解、个性问题精准破难。(省委会宣传部)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