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

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加速绿色食品产业开发 推进安徽农业跨越发展

浏览:6580&苍产蝉辫;发布人:补诲尘颈苍&苍产蝉辫;2009/04/10/9:11

今年1月2日,我省农业发展方向又接受了一次大检验。在上海举办的“安徽省第六届名优农产物、绿色食品交易会”上,金润大米、“大平”葵花籽油等一批优质绿色食品成为抢手货。宁国詹氏公司的绿色食品山核桃仁及笋干产物,在开幕式当天即热销几万元。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农副产物消费市场,每年拥有约1000亿元的市场销售份额,我省农副产物一直占30%以上,近几年,由于绿色食品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上海市场需求,销售额降至10%以下。上海农交会“东向发展”、“绿色消费”的主题和成果表明,加速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对推进安徽农业跨越发展,实现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是十分重要的。

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我国一项开创性事业,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的重视,近几年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有3695家公司的9728个产物获得绿色标志使用权,年销售额超过1030亿,出口额16.2亿美元。据权威机构评估,“绿色食品”品牌价值已达200亿美元。“中国绿色食品工程”被誉为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最成功模式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市都把绿色食品作为农产物通向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加大发展力度。

一、我省发展绿色食品现实意义

1、顺民意,得民心,响应百姓呼唤。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走出食不果腹时代的百姓,最关心食品安全。商务部《2005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最关注食品安全的占71.8%,不关注食品安全的仅占0.6%,购买食品时首选质量的占30%,选择“价格优先”的仅占8%。

2、我省农业东向发展的有力抓手。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东向发展战略,在农村经济领域,一是要抓住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机遇,引入该地区农业发展方面的项目、管理、人才、技术和资金;二是面向东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把资源优势、生产优势、产物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使我省农产物全面输出到长三角市场。而发展绿色食品在“引入” 、转化和输出上都是最好的结合点,是实施东向发展的有力抓手。

3、我省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郭金龙书记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 “农业产业化要有实质性大突破”,必须“做大做强龙头公司”, “整合资源、创造品牌”,“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而绿色食品正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实质性大突破的突破口。我们可以绿色食品为纽带,以龙头公司为主体,以原料基地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产物精深加工,通过技术攻关,科学管理,形成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名牌农产物,提升我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我省农产物的市场竞争力。如芜湖源生食品有限公司的产物取得绿色食品标志后,新增产值300万元,利税33万元,新增社会就业人员80人,从水稻生产基地收购稻谷,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15%,农户增收120万元,促进农民增收。定远县利顺业米有限公司的大米获得绿色食品标志,2005年产量达3.2万吨,增长54.2%,销售价格每公斤增加0.12元,销售收入增长59.5%,利税120万元,增长33.3%,从基地收购稻谷2500万公斤,高于市场价格8-10/百公斤,让利给农民达200多万元。

4、突破“绿色壁垒”、抢占国际农产物市场。日本是我省农产物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04年我省农产物2.63亿出口额中,出口到日本6539万,占全省农产物出口额的25%。今年6月,日本将正式施行《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明确提出5万多个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标准,如草莓中抑芽丹控制标准比以前提高200倍,鸡肉检测项目由现行的27项增加到363项,这对我省农产物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 “创出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有影响、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农产物名牌”,才能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扩大出口。

二、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堪忧,再丧历史机遇必被淘汰出局

占领农产物市场一要靠质,二要靠量。而我省绿色食品目前却是发展不快、总量不大,且不平衡。到2004年底,我省认证的产物仅有161个,在全国排18位,产物数仅占全国的3%,产值仅占全省农业产值的2.7%;在当年省级120个产业化龙头公司中仅有22家是绿色食品生产公司。全省还有近1/3的县(市、区)绿色食品是空白。黑龙江、江苏、江西等省这几年以抓绿色食品为突破口,抢占国内外市场。黑龙江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江苏省农业厅以一半人力、物力,整体推进农产物质量建设,江西提出“绿色江西,绿色食品”等等。思路决定出路,差异带来差距。据对上海市场调研,目前上海大米市场江苏占50%,黑龙江占24%,安徽只有10%;生猪市场份额更由原有的20%以上下滑至10%以下。2004年,安徽省农产物出口2.63亿美元,同比下降6.94%,而同年山东、浙江、江苏分别为82.9亿美元、12.6亿美元和8.47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21.8%和9.34%。2005年山东省则已突破百亿美元。可见,农产物质量与贸易份额密切相关,我省农产物市场优势早已风光不再,发展绿色食品应对其它农业省份挑战已到紧要关口。

叁、影响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1、认识不足。我省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公司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这一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重视不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没有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没有从战略高度,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划,对我省绿色食品产业进行全面部署。如世界闻名的祁门红茶还没有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对利用绿色食品品牌效益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认识不够。

2、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据调查,黑龙江省近五年每年安排绿色食品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打造绿色食品大省品牌,江苏省每年绿色食品专项资金3300万元。而我省目前还没有设立这一专项资金。

3、各相关部门没形成合力。未把开发绿色食品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此外,绿色食品市场建设滞后,监督工作体系不完善,市场监管力度有限,超范围、超期使用绿标现象依然存在。

四、发展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建议

1、提高认识,把握机遇,把加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推进我省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我省具备发展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交通、区位等诸多优势,应该吸取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适时成立安徽省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协调有关方面力量,充分发挥我省各方面优势,大打“绿色牌”;建议抓紧制定我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中长期规划,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纳入各级政府工作业绩的考核指标。

2、依托优势,加快推出一批绿色食品品牌,抢占国内外市场。要把具有资源、环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强势公司和名特优产物,精深加工产物和出口产物作为重点,与东部地区资金、技术相结合,实行资本东引,市场东进,加快绿色食品品牌认证步伐。对已认证的绿色食品品牌,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重塑安徽农产物的形象。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议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绿色食品的基地建设、技术培训、市场培育、宣传等方面,带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对获绿标公司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或优惠政策。一是从支农资金、科技专项经费中划拨部分资金用于绿色食品的发展;二是对有一定规模、能带动农户的加工公司,实行贷款贴息;叁是各种涉农建设项目中,要把发展绿色食品列入重要建设内容,如名特优新品牌(食品类)评比、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农产物出口基地、大中型农产物商品基地项目,以及类似项目的审批中,要把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作为条件之一。

4、重视市场培育和监管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建立安徽绿色食品窗口,经常参与绿色食品博览会,开展绿色食品成就汇报会,给优惠政策,鼓励绿色食品进超市等多种形式,培育和开拓市场,逐步形成销售网络。各级农业管理部门联合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对绿色食品生产过程和销售市场加强监管,坚决查处超范围、延期、假冒用标等违规、侵权行为,锻造并保护绿色食品精品形象。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