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

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继承新叁民主义、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浏览:18077&苍产蝉辫;发布人:宣传部&苍产蝉辫;2013/01/17/9:55

项海均

    统一战线是一些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形成了以下几个统一战线。国民大革命时期,主要是国共统一战线,也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由广大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主要是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包括以下两个联盟: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以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非劳动者的联盟,这里的非劳动者是指那些受过先进思想教育的、开明的,同情工人、农民并支持土地革命的地主、社会贤达。在抗日战争期间,形成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广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这个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摒弃前嫌,和中国国民党通力合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接受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对抗日战争的领导,将数万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人士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实力派。社会主义时间,形成了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以中国共产党为先锋队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所创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于1911年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了共和国。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中国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继承并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孙中山逝世前修正了“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称为“新三民主义”。民革要继承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就是要继承“新三民主义”。
    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革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世纪新阶段,民革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这是必须遵循的政治准则。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是民革的优良传统,是民革的基本特色。
    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不可能要求马克思解决100多年后的问题,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到毛泽东思想。同样,我们也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在新的爱国统一战线下,怎么去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其中“联共”是这个革命政策的核心。必须坚持“联共”这个核心,“新三民主义”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整体。“新三民主义”也是统一战线的具体体现。
    在新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指引下,“联共”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通过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实行民主监督;为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民革的基本职能,在履行基本职能的过程中,本党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努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本党重视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不断建立和健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动员和鼓励党员与所联系人士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作出成绩。同时,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工作,以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合力。本党代表与反映党员及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积极协调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联俄”在新的时期有着更深的内涵,“联俄”不再是单纯联合“苏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提高外交软实力,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在新“联俄”的统一战线思想的引导下,中国政府要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在外交方面的统一战线目的很明确,就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联俄”不仅适用于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也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在邓小平先生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联俄”在统一战线的作用,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工作重点,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通过加强同包含中国国民党在内的和平力量谈判,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坚定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和分裂祖国的企图和行动;赞同和推动台湾海峡两岸加强经贸合作和各方面的交流;重视以孙中山爱国思想为纽带,团结海内外所联系人士,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但是由于孙中山先生及中国国民党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不能将这种革命进行到底。在后来的革命斗争,孙中山先生逐渐认识到没有广大劳动人民的参与,革命不可能进行的很彻底,所以最后一次修正叁民主义,提出“扶助农工”,也就是要将工人、农民阶级纳入统一战线的范畴内。在新的历史阶段,“扶助农工”有着新的历史意义。我国的《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分子组成的先锋队,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扶助农工”正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统一战线的体现。“扶助农工”就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积极做好各项参政议政工作。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所以民革要继续继承发展孙中山的“扶助农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作为参政党,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历史使命感。工农问题,其实就是工农的民生问题。中共十七大已经将民生问题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提高到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同一高度来对待。民生问题主要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面临内忧外患,只能走内向积累型的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其发展路径侧重于高积累低消费,依靠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这一发展路径在初期侧重于加快经济建设,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后,就应侧重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尽可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但是社会体制改革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合理的机制来调节利益关系。贫富差距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等比较突出。今天,中国的稳定已不再是由单方面的政府供给和控制来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民众生活的稳定,来自于社会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自于民生的改善。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因此,当今中国的发展路径的侧重点开始立足改善民生,是真正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把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统一起来,这不仅是民生思想和社会公正理论的进步,也是发展观的升华。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作为目标,追求有利于人民的发展,其基础是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让人民从发展中受益。改善民生,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民生“五有”目标实现得如何,是衡量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程度的重要标志。
    民革要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重要地位,以坚持共产党领导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为原则,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干部、党员政治素质,发展党内民主,巩固党内团结,促进党内和谐,增强组织活力,进一步把本党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民革要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民革继承“新三民主义”,就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下,继承并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