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芜湖市弋江区启动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开全省之先河。这项改革蹚进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将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这其中有民革芜湖市委会助推教育改革提案的一份功劳。
近年来,芜湖市一直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但教育均衡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在涉及教师队伍管理、教师流动、教师资源科学配置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此,民革芜湖市委会组成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
市委会调研发现,芜湖市义务教育的现状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其子女也随迁到城市上学,导致农村学校生源减少,与城市学校生源逐年增加形成鲜明反差;农村学校教学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仍在扩大,教师的逆向流动压力依然很大;许多教师长期“驻扎”在一所学校,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且老师间互相传染消极情绪等。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和公平,有必要让教师队伍管理活起来,让教师热情再度燃起,让优师、名师愿意去农村偏远学校和城市薄弱小学。让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组撰写了题为《对于进一步做好我市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建议》、《对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建议》,上报市政协,转化为民革提案。提案建议对那些硬件条件较差的学校,在资金投入上要倾斜,要加大投入。对那些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一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另一方面,打破常规,从师资力量强的学校抽调老师充实到师资力量弱的学校,而师资力量弱的学校也可将老师交流到师资强的学校任课培训,形成一种长期的轮训互换体制,以此来消除“择校”。
市委会的提案受到高度重视,助推了此次弋江区在全省率先实行的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根据该区已出台的教师无校籍管理实施方案,实施的范围涵盖区属中小学所有在编、在岗教师。在实施原则上,首先是统筹兼顾。区教育局在编制内对教师统筹管理,兼顾学校岗位设置与人员结构、学校个性发展与优质均衡、全局需要与个人意愿。其次是有序流动。立足实际,遵循积极推进、稳定有序的要求,划片、按比例开展教师交流;兼顾办学特色,鼓励优秀教师从热点学校向非热点学校流动,从教师富余学校向缺员学校流动。最后是促进发展。通过加大教师交流,优化教师结构,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目前,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之中。(张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