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民生福祉,心系发展大计。2月2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安徽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期间,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副主任、民革安徽农业大学支部主委、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安徽省政协委员於忠祥,接受了安徽省人民政府政务微博微信综合服务平台的专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 :您心目中的政协委员角色是什么样的?需要履行哪些责任?
於忠祥:政协委员应该是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各团体和各族各界的代表人物,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作为政协委员必须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
政协委员要围绕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履行参加政协会议、参加民主监督、提交政协提案、参加视察调研活动、反映社情民意、参加服务群众活动、参与文史资料工作、参加专委会活动、参加界别活动和参加联络组活动等。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 :请问您参加今年的政协会议有没有准备个人提案或者联名提案?如果有,您为什么会关注这个方面的问题?
於忠祥:在政协会议上,提交提案是政协委员的基本职责之一。因此,我每次出席政协会议都备有个人提案。今年主要有三个提案。
一是《对于实施土地供给侧改革的建议》。关注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寅吃卯粮”、农村土地收益大量流向城镇、土地资源过度消耗、土地政策基本取向难以实现以及耕地健康水平下降等诸多问题。从出现的问题来分析,没有管控好土地供给侧是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任何生产资料都必须与土地相结合才能产生经济效果。所以,推进土地供给侧改革,是破解城镇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金钥匙。
二是《对于推进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关注这一问题的原因是: 2013年夏季,我省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受旱面积超过了1700万亩,暴露出我省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我从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扩容“8小工程”,推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扫盲”工作;建立经验引进与推广机制,因地制宜地构建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模式;区分工程性质,实行农田小型水利工程分类建管模式;建设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建管体系,推进我省农村水利现代化等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三是《对于耕地与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的建议》。截至2014年12月,我省土地流转面积3393.14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加速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但实际运作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有的土地流入者借流转之名,变相囤积土地;很多土地流入者在流转的土地上,采用“非粮化”的经营模式,甚至发展非农产业等。此外,农民违法占地建房、政府租地绿化等现象,也是造成耕地和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基于此,要从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区别对待耕地和基本农田“非粮化”,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严格控制耕地和基本农田“非农化”,把依法治地落到实处;全面清查耕地实际用途,实现耕地布局与垦殖率合理配比;建立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其他形式为补充,准入与监控制度为保障的农地流转新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 :您是第几次参加“两会”?感受今年“两会”跟以往有什么变化?
於忠祥:我当了5年合肥市政协委员,9年省政协委员,共参加了14次“两会”了。今年“两会”与以往最大的变化是务实的会风,所有领导和委员不讲大话、空话和假话,把“三严三实”落实到行动上。委员们在讨论两个报告时,个个踊跃发言,人人敢于讲实话、讲真话。谈成绩,大家很振奋;谈问题,大家不回避;谈建议,提出的都是真知灼见。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