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是现代农业的芯片,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掌握了农业科技的制高点。
“我国种业市场大幅放开,已成为中外种业博弈的热点地区。从整体上看,我国种业仍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全国人大代表、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副主委、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员李爱青说。
李爱青代表与“种子”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他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外资种业全面进入国内,民族种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登记注册的种子公司约6393家,其中,在华注册的外资种子公司24家。外资种子公司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占据了相当的种子市场,其中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苜蓿草种近75%,花卉种子90%以上。
我国种业发展任重道远,不仅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还受困于尚不健全的创新育种体制和不完善的种业监管服务机制。
据李爱青介绍,我国育种创新以科研院校育种为主,80%的育种科技人员集中在科研院校,80%的种子公司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农业科研院校育种产学研“两张皮”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且由于科研院校的待遇明显优于种子公司育种科技人员,种子公司很难引进高端人才。此外,我国在创新育种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侵权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种企不敢创新、不愿创新。
作为一名种子领域的专家,李爱青期盼我国种业能取得跨越式发展。为此,他在十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交“对于我国种业加快抢占世界种业制高点的建议”。
李爱青建议,打造世界级种业“航母”和国内区域龙头公司。他主张,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种子公司,构建商业育种新机制,有序推进转基因等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实施种业“走出去”战略。
如何构建商业育种新机制?李爱青建议,商业化育种的项目应多由种子公司承担;鼓励科研院校专业技术人员到公司兼职和离岗创业的政策长期稳定;积极探索商业化育种倾向明显科研部门整体并入公司的合作模式。
在加快实施种业“走出去”方面,他认为应当鼓励种子公司利用各国丰富的种质资源开展联合育种,选育出更适合当地市场需要优质新品种。同时,注意“走出去”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他还建议提升种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简化品种试验审定、登记程序,赋予种子公司更多的品种投放的主动权;强化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切实保护育种创新;建立和完善省际间种业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简化种质资源进出口手续。(作者:万李娜 来源:团结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