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

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革要闻
【关注全国两会】李爱青代表:提升我国农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水平

浏览:3097&苍产蝉辫;发布人:宣传部&苍产蝉辫;2022/03/11/11:16

李爱青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融合正处于全面推进阶段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国加快农村一二叁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成效显着,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副主委、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员李爱青在调研中发现,这些问题包括:协同推进机制尚不健全。一些地方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市场拓展等方面缺乏远景规划,相关行业部门分工和责任还不明确,配合协调不够,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合力没有形成,缺少区域性跨省际合作交流平台。要素瓶颈制约仍较突出。目前,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供给仍然不足。缺乏农业产业融合专项扶持政策,农业建设用地等政策性制约明显,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依然突出,农业保险保障程度较低、服务较为粗放。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调研中,基层干群普遍反映,龙头公司带动能力较弱,在部分地区,对于利益联结机制的理解和设计过于简单化。一些公司和农户之间只是简单地买卖关系,利益联结机制非常单一和松散,还没有真正形成一种稳定的契约关系,更难以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往往难以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甚至连生产环节的基本收益也不能完全得到保证。融合发展层次依然不高。当前,大部分地区一产基地建设“小而散”,“一县一业(特)”规模不大、外向度低,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农产物精深加工不足。叁产发育不足,乡村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品牌影响力低,农产物市场和冷链物流建设水平还有待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能力弱,主体集中在一产领域,具备全产业链条的复合型主体数量占比不足。

实现农业产业融合推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李爱青向十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对于提升我国农业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水平的建议》。

李爱青建议,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国家和省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各地编制农业产业融合专项规划,找准融合的战略方向和工作重点。明确农业产业融合行业相关部门分工和责任,加强横向协作与纵向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开展试点示范。整合农产物生产加工供应联盟等相关资源,打造农业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互联、互通、共享。创新政策支持方式。加快制定农业产业融合专项扶持政策,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方式盘活的建设用地指标,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对成长型、科技型、创新型涉农公司的信贷支持力度。稳定并扩大重要大宗农作物保险覆盖面,提高小农户投保率,逐步提高特色险占农业保险比重。加强农业产业领军人才、科技特派员等中高端人才招引,注重高素质农民、乡村技能人才等基础性人才培育,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强磁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规范签订农产物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权、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农业产业融合项目,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强化龙头公司联农带农激励机制,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契约意识,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提升融合发展水平。建立省、市、县(市、区)一体的工作联动机制,加快推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加大对农产物精深加工的扶持力度,引导农产物加工项目集聚和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品牌创建和保护,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公益性农产物市场和农产物流通骨干网络建设,深入实施城乡冷链物流建设行动,在重要农产物供应基地打造保鲜冷链物流资源配置中心。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园区)建设,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培育壮大融合经营主体,发展产业融合高端业态。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