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

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革要闻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浏览:2238&苍产蝉辫;发布人:宣传部&苍产蝉辫;2022/11/28/14:55



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主委马传喜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如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稳定数亿农民的生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

由于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微生物,其经济增长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也就是说,专业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亩产量,同时还要不断扩大人均种植规模或土地经营规模,才能赶上城市务工经商人员的收入增长。城市和农村之间,只有在劳动生产率相当的条件下,劳动力的流动才是平衡稳定的。

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西方大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大型农机和自动化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标志,农业从业人口只占1%或2%。曾几何时,我们有些地方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大规模农业十分憧憬,盲目跟学,出现大面积焚烧秸秆、轻简作业、减少复种等情况,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土地撂荒。我们很清楚,如果简单地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受人多地少的国情限制,面对开放的国际农产物市场和价格的大幅波动,种粮农民很难获得稳定的收入,盲目的扩大规模很可能导致大量农民失业、土地经营粗放、农村凋零,进而威胁我国基本的农产物自给水平和社会经济稳定。

新时代的十年,我国通过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流转耕地,鼓励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保障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稳定农产物价格和生产资料供应,保障了种粮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保障了多年粮食总产稳定提高,口粮实现了完全自给。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下,我们综合利用国内外资源,主动调整政策,对冲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化解断供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大宗粮食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通过稳定农民土地经营权,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并在城市周边建设蔬菜供应基地,发展设施农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使得小农户顺畅连接大市场,广大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对于区域特色的农产物,注意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更多地发挥市场为主的调节机制。鼓励公司和各种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培育市场、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不仅保证了国民的菜篮子,部分农产物还拥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了规模经济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规模扶贫开发,保护了不同区域的特色农业资源和传统农耕文化,维护了弱势农户的利益,保障了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激活了乡村特色产业,增强了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为未来特色农产物的开发创造了巨大空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方位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面实现了脱贫目标。无论是以适度规模从事粮食生产的经营主体,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从事特色农产物经营的小农户,都通过自己的劳动提高了收入和生活水平,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保持了城乡发展的动态平衡。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勤劳致富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等重要特征。这也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才能成为现代化强国。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积极参政议政、凝心聚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马传喜)

(2022年11月12日《团结报》刊发)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