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要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要求“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些就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农人”。
如何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如何才能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主委马传喜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乡村“新农人”培育。
“新农人”包括“农二代”“农叁代”、村干部、转业复员军人、下乡返乡创业人员、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负责人、科技小院研究生、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下派干部和农技人员等。马传喜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新农人’具备懂农业的知识与技能,有‘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感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全科人才’。”
目前,农村特别是脱贫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以自发进城务工或经商的方式大量外流,农村人口出现“老龄化”、“空心化”现象,致使农村发展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
“我们要制定一套完善的乡村人才振兴激励政策,在农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出台差异化扶持政策,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马传喜说。
为此,他建议,以制度形式把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下派干部等固定下来,保障“下得去”。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宣传力度,增加其工作的荣誉感。要让大学生村官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
设立“新农人”农业项目,让现有乡土人才“留得住”。现在的“新农人”特别是基层农技协骨干力量,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内容与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也很接地气,是一支重要的乡村振兴力量。通过项目实施,能够发挥出“新农人”在农村科学技术普及、产业发展和农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专长。
把大学生村官等在农村做出成绩的人才作为县乡机关后备干部,让农村人才“流得动”。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向农村输血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在广大农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大学生村官,帮助农民群众理清思路、加快发展,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弘扬新风,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从探索实践中走出的大学生村官,对县乡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探索“新农人”培养方式、模式。农业农村部启动“头雁”项目,中国农大与腾讯公司启动“乡村颁贰翱”计划,安徽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农业农村部与安徽联合培育青年农场主,浙江成立农艺师学院,这些有益探索为未来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国家和地方设立项目,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新农人”培训,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乡土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新农人”科技创新转化能力。鼓励综合性公益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充分发挥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平台作用,为乡村人才培养提供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重要支撑,同时将人才培养平台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主体有效对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各地通过新型研发机构专家团队与“新农人”联合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让他们在实施项目中逐步成长,“新农人”的科技创新意识、水平得到提高,带动小农户发展产业的能力得到提升。(张燕燕)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