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每个人,都有一些已了或未了的心愿,这些心愿或大或小,或远或近,它是人的一种朴素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彰显出了一种永恒的力量。
王守扬,今年62岁,马鞍山民革一名普通的党员。他的心愿就是在自己的生命终结后,实现遗体捐赠。
为了实现自己这个心愿,2004年初,他就开始做妻子和儿子的思想工作。在多次和家人商量无果的情况下,王守扬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你们要是再不同意,我就和老婆离婚,跟儿子脱离父子关系!”最后的“通牒”还真是管用,老婆拗不过丈夫,终于含泪在丈夫的《遗体捐赠申请》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儿子看见父亲这么倔,也只好同意。
好事多磨。几经周折,直到2009年5月,王守扬的《遗体捐赠申请》才被批准。当他拿到安徽省红十字会颁发的《荣誉证书》的时候,浑身顿时感到一阵轻松。几年来,他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着这份来自不易的“心愿”。最近,当笔者知道此事,去他家采访的时候,问及捐赠遗体的初衷,王守扬坦言说,当年多次看到报道说医疗事业缺少尸源,而且最接受不了的是现在铺张浪费的殡葬行为。他认为,买墓地、吹喇叭、建灵堂、烧纸、吃席……这些太浪费了。如今,社会进步了,不如把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死了还可以做些贡献。王守扬还告诉笔者:“现在我心里踏实了,最想感谢的是我的老婆和儿子。能得到他们的理解,我没啥遗憾了!”
作为一名普通民革党员的王守扬,他的心愿里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呢?这里,笔者还是摘录他《遗体捐赠申请》中的一段话吧:“本人回顾几十年人生路程,对祖国、对人民没有多少贡献,唯一的心愿就是在自己生命终止后,把自己的遗体奉献给祖国的医疗事业,把自己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这也是我对社会的一种谢恩,亦是我生命的一种延续……”
王守扬最后告诉笔者,他还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人明白遗体捐献的价值和支持遗体捐献。(杨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