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下午,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召开民革、民建、九三学社、社科、医卫和新闻出版界别联组会议,探讨“提高人民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地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会上,委员武敏、孟祥瑞代表民革界发言,就“履职能力现代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武敏委员说,要树立履职现代化理念,拓展协商民主发展维度。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在规范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中,以法治理念进行政治协商,引领公民有序参与,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才能实现“协商民主”;树立开明开放的理念,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专门机构,有独特的优势,也有其局限性,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明开放理念,汲取政府公共政策听证会、人大地方民主恳谈会等各方面的“营养”,扎实做到商之有物、商之有据、商之有理、商之有方、商之有效;树立主动担当的理念,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要求人民政协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在广泛性上下功夫,向共识性、促进性、建设性要实效,以创新理念为协商民主注入活力,拓展协商民主的发展维度。
武敏说,要创新履职方式,丰富协商民主价值目标。新时期人民政协的履职方式,必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协调匹配。针对规范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诸多客体,我们参政议政的方式更多地表现为柔性、非对抗性和“软治”,以疏导的献策达到治理。对诸多严重削弱国家治理能力的行政行为,应坚决采取刚性的民主监督,敢于担当,力谏诤言,通过发展协商民主,使人民政协形成一种新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
孟祥瑞委员的观点是,把稳政治方向盘,提升分析研判能力。进一步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判断形势、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强化协商民主意识,提升知情明政能力。要有真协商、出实效的意识,坚持协商贯穿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要有全方位协商民主的大局意识。拓宽协商渠道,让党和政府、人大、政协、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都能承担起协商的责任来,形成多样化的协商民主布局;要有立体化协商民主的纵向意识。坚持协商上下联动机制,坚持协商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巩固协商民主的基层土壤,形成上下多方位的立体协商格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强劲协商民主内生动力。着重发挥政协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在协商的过程中,要广泛的听取意见和建议,广泛的接受批评和监督,在不同层次上广泛协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对于提升政协履职能力,孟祥瑞说,要精准选题,深入调查研究。协商议题既要围绕中心,也要广接“地气”,坚持小切口,大视野。注重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广泛协商论证,把问题说清、说实、说透,提出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的意见建议。主动作为,调动各方积极性。以敢说话、说真话、讲实话为第一信号。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个人专长,重点发挥民主党派的独特作用,调动各方参与协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民主和谐、合作共事的政治氛围。跟踪问效,增强协商实效。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商沟通,从调研协商、提出建议到监督落实形成环环相扣的履职链条,重要问题可以采取二次协商、多次协商或分步协商的方式,必要时通过再次视察、调研、座谈等方式进行“回头看”,使协商意见转化成委员和群众认可、各界满意的党政科学民主决策成果。拓展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商活动。建立健全协商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更加灵活、更为经常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微信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努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同时,协商民主的大发展,不能单靠政协,还应配合支持其他协商渠道,共同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当代中国协商民主体系。(图文: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