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

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对于我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的几点建议

浏览:5139&苍产蝉辫;2009/06/10/14:53
 

对于我省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的几点建议(安徽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

 

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但是,如忽视粮食主产区的财力增强和农民增收,就不可能长期保证粮食增产。中央一向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把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问题放在重中之重位置,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必须“始终重视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3日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对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淮河流域自古就是安徽的大粮仓,今天仍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0%74%85%,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安徽又是全国粮食主产省,常年粮食产量居全国第6位。但是,淮河流域粮食主产区大都是经济欠发达区。以阜阳市为例,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655元,仅相当于全省的75%,而浙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就已达到了6600元。

一、农民增收存在困难的原因

(一)旱涝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

据统计,建国以来,仅阜阳市就有80%的年份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其中较大的涝灾14个年份,旱灾10个年份。风调雨顺的年份不多。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年久失修导致水来成涝,水走成旱。

(二)人多地少,二叁产业发展滞后

沿淮地区人均承包地不足一亩,且每户土地一般又分成2-3块,最大地块2亩左右,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人多地少,加上二、叁产业发展滞后,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今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畅,已外出的也有不少提前返乡。

(叁)种粮成本高、售价低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指出,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2008年农民种粮亩均支出比去年增加近60元。据我们调查,目前生产一亩小麦,按小麦亩产400公斤一公斤1.44元算,扣除成本,不计劳动力投入,每亩纯收入仅270元。

(四)深加工程度不足,农产物附加值低

目前沿淮地区农民农业生产粗放,农产物主要卖原料,农产物深加工不足,由于农产物加工程度低,难以实现不断增值,也带动不了农民就业,使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五)粮食主产区财政不堪重负,积极性不高

为了保证国家粮食粮食安全,各主产区大幅度增加地方财政投入。但在带来粮食丰收的同时,也给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产粮越多、储粮越多、财政支出越大,财政负担越重,以致主产区的干部抓粮食增产的动力不断弱化。

(六)对产粮区扶持力度仍不够

近年来,国家对粮食生产实行“两减免叁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使得种粮农户得到了不少实惠。但是,从整体上看力度还不够,种粮每亩综合直补也就50元左右,还不足以抵消农资价格上涨。国家对粮食生产也缺乏相应的信贷支持。

二、促进沿淮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必须兼顾有粮不慌与无工不富

粮食主产区不能排斥非农增收渠道。在某种意义上讲,农业就业越充分,农民增收越受影响。当前要特别注意发展当地的第二和第叁产业,保证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因此,在确保耕地面积时,应允许粮食主产区保留有足够发展二叁产业的土地使用权。

(二)积极争取国家加大综合补贴力度

目前,中央对粮食主产区实行的“普惠式”粮食补贴政策,达不到补贴的真正目的。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扶持力度,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农民的现实收入。把国家粮补资金和农田基本建设补贴资金捆绑使用。对农民的直接粮食补贴实行“产补”挂钩。根据种粮的产量、质量决定补贴的程度,使粮食补贴向粮食主产区、种粮大户倾斜。

(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突破口。鉴于淮河流域地区经济落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困难,故对于该流域的农田基本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低洼地治理的国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免除地方的资金配套。

(四)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是维护种粮农民利益的根本。要坚决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确保农民在承包期内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保证土地流转收益归农户所有。支持长期在城镇有相对固定工作的农民工成为市民。还可推广淮北濉溪县抓住长叁角产业转移的机遇,采取的“移业就民”的办法——仅2008年上半年,濉溪县就吸引114家公司入驻,有效解决了全县1.5万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五)实施农业的战略性调整

扶持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物加工业,重点是发展精深加工;国家通过技改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大型农产物加工、种子营销和农业科技型公司。

(六)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

采取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制止一些不法厂商借机乱涨价,坚决依法查处各种坑农、害农行为,把维护种粮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