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

公告
查看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革要闻
於忠祥委员建议“筑牢自然保护区‘叁个屏障’”

浏览:3580&苍产蝉辫;发布人:宣传部&苍产蝉辫;2017/01/17/16:21
    在2017年1月17日举行的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副主任、民革安徽农业大学支部主委、省政协委员於忠祥作题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恢复和提升自然保护区功能》的大会发言。
  安徽省现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9个,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不到全省国土面积的3%,且存在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等诸多问题。土地专家於忠祥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土地用途被替代、水土流失、污染和重建轻管等原因造成的。对于如何恢复和提升自然保护区功能,於忠祥提出要筑牢叁个“屏障”。
  筑牢自然保护区空间屏障。在空间布局上,发挥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突出多规协调功能,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管控空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边界,城乡规划管控建设,确保自然保护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不被侵占;在用地顺序上,遵循“以宜定地”原则,优先设定生态屏障用地。通过实施“生态退耕”工程,将被挤占的自然保护区逐步恢复功能;在利用模式上,确保多功能迭加。发挥湿地作为地球“肾”的功能,不断强化其基因库、生物多样性、水生动物繁殖等多种功能。
  筑牢自然保护区外围屏障。发挥塘坝生态功能。塘坝在降雨时拦截地表径流,雨后在土壤沉淀和吸附过程中,消解了水的富营养。农民通过对塘坝定期清淤,获得的还是上等的有机肥。农村塘坝体系是天然的农业面源污染处理厂,是江河湖泊等自然保护区的第一道屏障。要全力推进生态土地整治模式,实施“千村万塘”工程,禁止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填埋坑塘来增加耕地,确保坑塘系数不降低。精准防治水土流失。山区要注重保护历史形成的陡坡梯田,禁止新修陡坡梯田;保护和提升现有水平梯田,谨慎新修水平梯田;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区。江淮丘陵岗地等农区,要推广耕地休养生息,采取休耕和免耕技术,消除因农艺措施不当造成的水土流失。进一步优化水保林、经济林和草地布局,确保其规模适当,功能提升。
    筑牢自然保护区的制度屏障。制定相关法规,在贯彻落实国家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适时启动地方立法权,出台并实施操作性强的地方法规,真正把自然保护区管护纳入法治轨道。建立省域内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重点建立流域内行政区之间的协调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基金,解决受益者无偿占有环境利益,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等问题,确保自然保护区居民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建立化肥农药负增长的激励机制,区别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对农业面源污染实行源头管控。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政府政绩考核体系,推行自然保护区考核一票否决制,促使各级政府重视自然保护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恢复和提升自然保护区功能。(省委会宣传部)
(图片来源:中安在线)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