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党员陪泾县抗战老兵罗远耀过端午节
宣城的民革党员没有想到,他们第一次登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被全国观众关注,是在“新闻调查”栏目《关爱“不该被遗忘的老兵”》为题的报道中。几乎同时,《团结报》头版头条报道,《江淮时报》《安徽法制报》也分别对宣城民革关爱抗战老兵工作进行了重点关注。
彼时是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对抗战老兵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也达到高潮。在宣城这片曾三次被日军侵占、三次被光复的热血之地,民革关爱老兵工作一直在进行,一直在不断加快步伐,一次又一次与时间、与生命赛跑。民革宣城市委会主委宦朝东说得很坚决,“关爱抗战老兵,绝不是一阵风。作为与原国民党有渊源的民主党派,民革有责任有义务助力中共党委政府,做好这项工作。”
“又有一位老兵走了,明天我们得早点出发,给老人送葬,让他走也走得风风光光。”5月的一天,民革宣城市委会会议室内,第五支部主委卢凡文说完这席话,大家陷入了沉默。记者被告知,从2014年启动关爱抗战老兵工作以来,“寻亲”又“失亲”这样的场景他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必须加快工作步伐,再晚就来不及了。”主持会议的民革宣城市委会副主委金小腊说。
时间回溯到2014年3月15日。“看到你们,就如同当年在战场上见到失散的战友一样,70年过去了,我又找到大部队了。”泾县茂林镇潘村抗战老兵罗远耀,见到前来走访慰问的民革宣城市委会志愿服务队一行,十分激动。老人紧紧攥着志愿者的手说:“想当年和鬼子肉搏,我被刺刀刺穿右手,再到后来在青海十年劳改,死神一次又一次地和我周旋,我不怕死,但怕被后人忘了!”
也就是在这一天,民革宣城市委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关爱抗战老兵”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序幕,罗远耀老人成为民革宣城市委会走访慰问的第一位原国民党抗战老兵。
活动启动以后,全市民革党员积极响应,踊跃投入到关爱行动中来。在宣城关爱抗战老兵志愿团队的支持下,2014年民革宣城市委会行程3000多公里,先后分6次奔赴泾县、旌德等地,寻访到22名健在的抗战老兵。
2015年,借举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民革宣城市委会加大寻访力度,最高峰时找到了健在的60位抗战老兵。
今年元旦小长假期间,民革宣城市委会牵手红烛爱心协会一行数十人,放弃假日休息,开展“关爱抗战老兵冬季陪伴计划”。令他们震惊的是,上次冬季慰问时还有41人,这次只有36人了,比最高时已经少了接近一半。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减少。
“这是一项等不起的公益活动。”宦朝东说,“寻亲”只是第一步,和老兵们“结亲”,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精神上的慰藉更加刻不容缓。
既然“结亲”,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民革志愿者都会带着慰问金和礼品,到老兵家“走亲戚”。民革党员王春霞是一名老师,在罗远耀老人家中,她亲手煮了一碗元宵,喂给老人吃。“罗老参加了远征军,参加过入缅第一战。
他经历了很多波折,但很乐观,那一刻,他幸福得像个孩子。”王春霞说,老兵得知民革渊源后,还特别提出希望加入民革。
“我的腿曾在战斗中被炮弹打伤,你们今天来看我,还送来药品,就像当年抗战时的后方医院救我一样,你们都是我的救命恩人!”抗战老兵程家祥满眼热泪,向民革医疗专家们致谢。2014年以来,民革宣城市委会坚持组织党员医疗专家,联合九洲医院,成立医疗服务队,不定期为老兵免费体检,并送去医疗药品和慰问金。
帮老兵修房子、交医保,做子女和邻居工作,送老兵到养老院,直至为老兵送终……老兵生前身后遇到什么困难,民革宣城市委会也是竭尽所能,尽力解决。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在一次“九一八”纪念活动中,两位老兵颤颤巍巍地站在台上,激动地说不出话,最后他们唱起了熟悉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让组织者和与会者都深受感动。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活着的“抗战史”。民革宣城市委会在开展老兵口述历史工作的同时,还举办纪念活动,邀老兵相聚,并请老兵走进校园作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故事,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在对抗战老兵生活现状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民革宣城市委会还积极发挥参政党优势,提交了《对于解决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生活和医疗保障问题的建议》,得到中共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民革宣城市委会副主委荀名龙表示,对于关爱老兵工作,中共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间组织积极参与,民革作为参政党,在组织调度、资源协调、政治影响等方面,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认可。
“在关爱抗战老兵活动的过程中,老兵感受到了中共党委、政府以及民革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关爱,民革党员通过与老兵接触,帮助老兵排忧解难,得到了生动的抗战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扩大了民革组织的社会影响,增加了凝聚力。”宦朝东说,关爱老兵也已经成为民革宣城市委会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和有力抓手。
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指出,抗战老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化石,民革中央高度重视关爱抗战老兵工作。关爱老兵已经成为民革全党的一张特色“名片”。而在宣城,民革的这一名片显得尤具分量。
记者临离开时,一位民革党员讲述道,他的一位长辈也是老兵,1949年去了台湾。目前在荣老院的他,每天坐在门口,最期待的就是看到大陆的游览车路过,那是对家乡的思念。“老兵的故事很多,但希望通过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能让老兵们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这位民革党员说。(周福志 曹亚杰)
(《团结报》2017年6月17日头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