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6日晨,CCTV—2。《读报》栏目主持人王凯用浑厚的声音读着新华社的一则消息:“正在召开的安徽省两会上,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建议,不能把内涵丰富的‘城乡一体化’片面理解成视觉效果上的‘城乡一样化’,不能只把着力点放在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上,忽视了农村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
在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安徽省委主委、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代表民革安徽省委作了题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大会发言,他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认识上不能有误区,规划上不能有偏差,政策上需要完善配套,实施上不可急功近利,投入上要多渠道。
与会委员对这篇大会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转载了新华社的报道,省各大媒体也纷纷予以报道。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明方作出批示:“实现城乡一体化,作为重大历史进步,乃工业化、城市化之历史必然。夏涛委员的发言颇有见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先行在规划,关键在统筹,根本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规划要以村庄规划为基础,务必要使农民新建住房一定要在规划之内。”
2009年,民革安徽省委把“城乡一体化”列为“农”字品牌提案的中心课题,围绕这个中心,从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等方面着手,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民革安徽省委主委夏涛、副主委李爱青率调研组先后赴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马鞍山、铜陵、淮北等地调研。承接课题的市级组织也分别结合各地情况开展了调研。
通过调研民革安徽省委了解到,安徽省把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淮北、马鞍山、铜陵等试点城市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和完善的问题。有的地方虽然建立了涵盖乡镇、中心村的规划体系,但与主城区相比,农村的规划管理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有的地方户籍一元化改革涉及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及从二元户籍衍生的各项福利问题,还涉及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农村宅基地的置换等问题,由于缺乏政策指导,户籍改革等进展不快;还有普遍存在着的资金短缺问题……由于长期与“三农”打交道,调研组的农业专家们也曾看到,一些地方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存在着误区,以为把农村道路、房屋打造得很像城市就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而配套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却没有跟上,这种“城乡一样化”形似而神不似,农民与市民的各种待遇差距依然很大,农民满意度不高。
2010年,围绕“城乡一体化”,民革安徽省委向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交了12件集体提案,其中《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列为大会发言。在这篇大会发言中,民革安徽省委认为,城乡一体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要把城乡统筹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城乡一体化”的涵义,不能把内涵丰富的“城乡一体化”片面理解成了视觉效果上的“城乡一样化”。科学规划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牛鼻子”,不能出现偏差,应是政府牵头、各部门参与、尊重民意的全方位规划。在完善配套政策方面,民革安徽省委建议,设立安徽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协调,制定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惠政策,视不同情况给予试点市先行先试、扩大管理权限等政策支持。在“城乡一体化”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民革安徽省委还认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加大政府投入,但也不可能完全依赖财政,要整合交通、城建、农林、文教卫体等各类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在多渠道投入方面,要根据本地的资源和市场潜力,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建立多元化的市场投融资机制,搭建好投融资平台,盘活土地、生态、旅游、文化等资源,有效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带动社会投资,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筹措更多资金。
在另外11件集体提案中,民革安徽省委分别就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建立涵盖农村和城市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将农村养老保险纳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帮助农村;结合新医改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通过产学研对接,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争取科技创新项目,获取项目资助资金,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公司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培训和指导;发展农产物保鲜及物流包装加工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