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几千年中华文明。覆盖了安徽8市的八百里皖江是安徽人民繁衍生息、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皖江经济带人口密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拥有强有力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与长三角已经形成产业发展共生圈,是东中西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不可避免地,皖江经济带同样面临着大发展与大保护的矛盾和纠结。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6月,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对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
5月和9月,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组成以省委会领导、党员中的经济、环保等专家和省委会机关干部为成员的调研组,两次围绕“皖江经济带保护和发展”展开调研。
生态优先&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共抓大保护
5月8日至9日,在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主委夏涛,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副主委李爱青、吴延利的率领下,调研组赴安徽省发改委、环保厅、水利厅调研。
“长江大保护涉及面很广,我省联动机制实行的怎么样?”
“负面清单编制情况怎么样?”
“目前工作中还存在哪些关系不顺、职能交叉的地方?”
……
调研座谈会
座谈会上,夏涛一行认真听取省发改委、环保厅、水利厅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同志的情况介绍,仔细了解,认真思考,就关注的问题发问,了解安徽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长江干支流及沿线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机遇挑战,就进一步健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切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了解到,全省各地认真贯彻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为主线,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突破口,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争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打造沿江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样板。全省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环境质量在稳步提升,“气水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以水质为例,长江干流安徽段以Ⅱ类水质为主,总体水质优,主要支流总体水质良好。2017年,全省106个国考断面中,达到或优于三类水的断面比例为77.3%,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长江沿岸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基本保持100%合格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关系,每一个都是我们现在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夏涛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是如何协调发展和保护关系的重要示范。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用倒逼机制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也是安徽发展战略,中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水清岸绿产业优’思路,就是对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推动我们皖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两个重大战略机遇,是中共省委、省政府最关心的问题。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围绕这个重点开展调研,正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
绿水青山&苍产蝉辫;就是金山银山
9月26日至28日,调研组赴铜陵、芜湖两市,围绕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对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的落实情况展开调研。
铜都铜陵不仅是个山清水秀的江畔小城,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这样一个重工业历史悠久的城市,实现“水清岸绿产业优”任务自然十分繁重。
27日上午,在当地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带领下,调研组来到了长江边。
晴朗的蓝天下,宽阔的江面波光粼粼,高高的塔吊无声地矗立在江边,岸边高大的厂房空空荡荡。
在铜陵待搬迁公司调研
据当地住建部门负责人介绍,铜陵市将这些饮用水保护区范围内的公司货运码头全部拆掉关闭,并对岸线进行整治复绿。
“拆除这些码头对铜陵港口运输影响相当大。”民革铜陵市委会副主委、调研报告执笔人王小平在调研途中接受了笔者的采访,“按国家和省里的规定,沿江1公里范围内要做到‘五个达标’,不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的重化工、重污染公司,全部要依法搬迁实现达标。”
王小平介绍说,为了达到“1公里、5公里、15公里标准”,铜陵关了许多小码头、拆了许多小公司,对港口进行规划、扩大、整合。前一个调研点“三水厂”的取水口距两个码头很近,直接影响饮用水安全,铜陵市花费了一、二十个亿,把取水口迁到了下游6公里以外。“1公里以内该关的必须得关、该清的必须得清!”
铜陵滨江公园被誉为铜陵“外滩”。远眺大江,江水滔滔,轮船穿梭;近观岸边,绿草如茵,鲜花妖娆;在旧码头上建起的滨江书屋像一颗明珠点缀在公园的4.1公里岸线边。
王小平说:“以前我们都不到这里来,空气中充满了运输货物车辆的尾气和扬尘,人没办法呆,码头、砂厂还有生活污水对长江都有很大污染。”据说,以前这里江边散布着小码头、小砂厂、小菜地和棚户住宅,加上周边部分重工业公司,是有名的脏乱差之地。
“以前的这里和现在的这里,是鲜明的对比!”民革铜陵市委会主委郑晓艳自豪地说,“现在这里太美啦!到这里来走一走、坐一坐、看看书,是我们铜陵市民美好的享受。”
据当地同志介绍,整治滨江岸线生态、建设滨江公园,就是铜陵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一江清水、实现“水清岸绿”的重要举措。
在距铜陵百里以外的芜湖市,也有个滨江公园。9.5公里的岸线边,既有海关大楼等古建筑,又有民俗雕塑等新风景。
曾有安徽“小上海”之称的芜湖是华东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长江水运重要港口。由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起步早,芜湖近年着力在“水清岸美”上下功夫。滨江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的文化长廊,也是重要的防洪设施。民革芜湖市委会副主委席文告诉笔者:“以前这里都是客运码头,后来萎缩了。芜湖市进行拆迁、治理、整顿,对原来的防洪大堤进行修建,使其防洪功能更强,同时拓展了休闲功能,进行了绿化,成为了公园。”
在芜湖箱子拐防洪墙调研
箱子拐防洪墙,一侧可临江眺望,一侧则绿树成荫,民革芜湖市委会副主委高光兴介绍说:“箱子拐曾经是空船集中停泊的地方,逐步自发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船舶二手交易市场,船舶无序停靠,船舶修造无序经营,作业环境差,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重。”2017年,芜湖市启动长江干流岸线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将80个整治项目的趸船、坐滩船等拖离现场并进行拆解,对沿线滩涂垃圾进行清理复绿。芜湖市将继续全面推进岸线复绿,彻底改变“望江不见江”,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与铜陵一样,芜湖严把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生态防线,拆除长江湾里段砂站、中石化码头等岸线1公里内污染严重的整治项目并进行复绿。
据了解,不仅是铜陵和芜湖,不仅是“建新绿”,全省各地广泛开展“减存量”“关污源”“纳统管”,全面治理“散乱污”公司,淘汰关停落后产能,加强污染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然而,还一泓碧水、保一片青山,可不容易!
现为铜陵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从事环保工作多年的王小平对此体会更深:“污染公司搬迁关闭,资金从哪里来,怎么搬,往哪儿搬,如果关闭,涉及多少万人的就业问题!”他说,“化工围江”困局仍然存在,重化工公司密布长江两岸, 流域内还有近30%的环境风险公司位于饮用水水源地较近范围,沿江化工公司整治任务十分艰巨。雨污不分,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问题突出,流域超标排污仍然存在,未经处理的废水污水排入长江干、支流,导致水质下降。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未完成,农业面源污染较严重。
绿色发展&苍产蝉辫;同塑经济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皖江经济带覆盖了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8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是安徽重要的经济支撑。八百里皖江,要保护,也要开发。皖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安徽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芜湖中天公司调研
9月28日上午,调研组到了位于芜湖市镜湖区的安徽中天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址。这家公司20年前由老国企改制而来,曾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沿江纺织服装基地”的印染龙头公司。如今,150亩的厂区里,小鸟啁啾声替代了机器轰鸣声,爬山虎蜿蜒在办公楼墙上,废弃的机器设备堆放在路边、车间内。
据该公司负责人和区发改委同志介绍,该公司位于主城区,距长江岸线1公里左右,虽然排污达标了,但对长江和周边居民区还是有影响。目前,公司已搬迁至位于70公里以外繁昌县的孙村镇纺织产业园,转为智能化生产军用装具被装及民用功能服装材料,成功实现了优化转型升级。该公司搬入工业园后,建立热电联产、污水处理形成工业集中区,对园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有推动作用,同时作为龙头公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夏涛关切地问:“停产后的衔接期,职工怎么安置?”
“有10个月的过渡期,职工在家休息,公司发基本生活保障。”公司负责人说,政府虽然给予了适度财政补贴,但搬迁是个复杂的过程,公司付出很多,承担很大风险,很多小公司在搬迁过程中消亡了。
“公司和职工确实都作出了很大奉献!”夏涛感慨地说。
而位于铜陵市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安徽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对环保的另一种投入和奉献。
据该公司总经理介绍,从事橡胶防老剂系列产物生产与研发的安徽圣奥属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通过运用清洁生产工艺和高科技环保升级改造,实现节能和废弃循环利用,整个生产工艺污染接近零排放。公司加大投入,实施环保监测提升项目,对水、气、渣“三废”进行摸底、分类、检测和治理。
在安徽圣奥公司调研
走在厂区里,调研组成员惊喜地发现,这完全不像人们印象中的化工公司,就是一座花园式工厂。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车间整洁,道路干净,设备洁净,无粉尘,无异味。王小平说:“这个公司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
“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着力点是修复长江的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赢。”夏涛在接受采访时说,“新旧动能转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存在很多问题。要修复这么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对长江生态的侵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绝非一日之功。‘1515行动计划’如何完成,涉及产业布局和现有存量消减等诸多方面,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安全问题。”
调研组了解到,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经济发展压力大,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同时,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交通运输结构不优、落后产能转入等现象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变,一些粗放型生产公司仍在向安徽沿江城市转移,特别是一些沿江城市,工业园区密集,环境风险突出。
9月28日晚8点多,调研组车子行驶在返回合肥的高速公路上。大家从热闹的“聊天模式”迅速转入安静的“打盹模式”。窗外夜色沉沉,偶有车灯闪过,车轮的滚动声、发动机的噪声成了最好的催眠剂。
上午实地考察,下午座谈交流,晚上乘车赶路,这是一次节奏最快、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调研。大家都累了!
建言献策&苍产蝉辫;共护八百里皖江
12月6日,安徽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题协商座谈会在合肥召开,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出席。夏涛代表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作题为《同塑经济脊梁,共护“八百里皖江”碧水东流》的口头发言,提出6项建议。
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认为,长江经济带既是经济共同体,更是休戚相关的生态共同体,要创新一体化思维,通过跨区域的制度性合作机制,将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相互连通,形成一个由不同廊道、不同板块、不同层次、不同功能耦合而成的生态体系网络;将区域环境政策、制度、规范以及环保技术创新等纳入治理进程,形成网络化生态共同体建设平台,以及政府、公司、公众等多元化治理主体参与的合作网络。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就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特别是要推动沿江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语音、电子信息、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 构建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 我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两个: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基金。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认为,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生态补偿资金长效投入机制,构建“以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为主, 纵向转移支付为辅, 其他资金为补充”的生态补偿资金体系。积极争取民间资金、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支持, 实现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
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还建议,积极打造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加快推进环境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大平台、大整合、高共享”的集约化思路,健全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整合监管资源和环境数据,打造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系统和智慧监管应用平台,实现环境监管信息化、精准化、网格化、规范化。加快推动入河排污口自动在线监测体系建设,切实消除各类生态环境隐患,为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提供客观权威的监测数据。
针对安徽省存在的问题,麻花传M0044苏蜜清歌建议,以优质环保服务促高质量发展,尽早编制完成全省“三线一单”,划定单元,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明确空间准入和环境准入的清单式管理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省级统筹协调和区域互助机制,打破行政壁垒,用足用好现有危险废物处置能力。通过解决污染物出路问题,遏制公司违法填埋,为地方绿色发展扩容。建立完善省级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环保技术供需双方对接牵线搭桥。抽调环保专家组成“环境问题诊疗队”,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公司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把脉问诊,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到位的环保科技服务。设立全省“长江大保护”专项资金或专项基金,抓紧出台长江经济带相关公司搬迁关闭支持政策。
“国英省长对我们的发言很感兴趣,认为我们这项工作很有意义,调研比较深入,建言建到关键处,站在我省的战略高度,既有宏观层面政策建议,又有具体实施措施,很到位。”夏涛说,“省长花了很长时间,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建议一一回应,并以合肥十五里河通过湿地净化进入巢湖为例,阐明省政府‘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治理思路,就是要从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减少对长江的污染。”
夏涛说,调研是个学习的过程,了解情况、摸清问题,我们思路才能更加清晰、建言才能更加精准。
在中天公司, 笔者在车间里遇到了做扫尾工作的一位工人师傅。
“要搬走了,您舍得离开这里吗?”
“怎么会舍得呢?在这里15年了,有感情了!”
“到新区上班很远,很不方便吧?”
“是啊,原来就住在附近,现在坐车要1个多小时呢!”
“工友们对搬迁这事怎么看呢?”
“为了环保作出牺牲,也是应该的。”
朴素的话语,传递着真诚的心愿。皖江经济带发展是沿江人民共同的期盼,而皖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是更大的福祉,是沿江人民、安徽人民更高的愿景。(李原)
关注微信公众号